(a) 設 \( v_B \) 為 \( B \) 的最終速率。根據動量守恆:
(b) 原本的總動能:
最後的總動能:
(a) 設 \( v \) 為球共同的速率。根據動量守恆:
(b) 被撞的球 (5kg) 動量的改變:
(a) 設 \( v \) 為 \( Q \) 的速率,取向右為正。根據動量守恆:
(b) 初始動能:
最後動能:
P 和 Q 質量相同 (設為 \( m \))。初始時 P 靜止,Q 以 \( 4 \, \text{ms}^{-1} \) 運動。
系統 {P, Q} 初始總動量: \( p_i = m_P u_P + m_Q u_Q = m(0) + m(4) = 4m \)。
當繩子拉緊時,P 和 Q 會以一個共同的速率 \( v \) 運動(這是一個完全非彈性碰撞)。
系統 {P, Q} 最終總動量: \( p_f = (m_P + m_Q) v = (m + m) v = 2mv \)。
在光滑水平面上,水平方向動量守恆:
(1) 在首 4 秒內,淨力 \( F \) 始終為正值。根據 \( F = ma \),加速度 \( a \) 也始終為正值。因此,物體不斷加速。 (陳述 (1) 是正確的)
(2) F-t 線圖下的面積等於衝量,也等於動量的改變 (\( \Delta p \))。
動量的改變: \( \Delta p = m v - m u \)。
在第 4 秒時,速率達到 \( 3 \, \text{ms}^{-1} \)。此後 \( F=0 \),物體勻速運動。所以最高速率是 \( 3 \, \text{ms}^{-1} \)。 (陳述 (2) 是不正確的)
(3) 在第 4 秒後,\( F=0 \),物體以 \( 3 \, \text{ms}^{-1} \) 的恆定速率運動,速率不為零。 (陳述 (3) 是不正確的)
(1) 撞泥膠 (完全非彈性):\( v_f = 0 \)。\( \Delta p_{\text{泥}} = m(0 - v_i) = -m v_i \)。
撞牆 (反彈):\( v_f < 0 \)。\( |\Delta p_{\text{牆}}| = |m(v_f - v_i)| > |-m v_i| \)。
因此,撞泥膠時的衝量 (線圖下面積) 將會較小。 (陳述 (1) 是正確的)
(2) 撞泥膠是一個緩衝過程,碰撞時間 \( \Delta t \) 會比撞硬牆更長。根據 \( F_{\text{avg}} = \frac{\Delta p}{\Delta t} \),由於 \( \Delta p \) 較小 (分子) 且 \( \Delta t \) 較長 (分母),平均撞擊力和最大撞擊力 都將會較小。 (陳述 (2) 是正確的)
(3) 碰撞時間將會較長,而不是較短。 (陳述 (3) 是不正確的)
(a) 取向右為正。動量的改變是:
碰撞力:
(b)
(a) 作用力—距離線圖下的面積就是作用力所作的功。能量通過作功轉移至彈性應變能,並存儲於彈簧中。
(b) 當壓縮距離 = 10 cm 時,線圖下的面積是:
(c) 方塊的動能轉換成彈性應變能,即動能 \( KE = 0.5 \, \text{J} \)。方塊與子彈的質量是:
按 \( KE = \frac{1}{2} mv^2 \),剛碰撞後方塊的速率是:
(d) 設 \( u \) 為碰撞前子彈的速率。根據動量守恆:
(e) 方塊靜止的一剎那,其原有的動量通過彈簧傳遞給了牆壁(和地球)。
(a) 由於在 BD 段,貨車的速度方向改變,這部分對應於貨車與牆壁的碰撞。
(b) 在 DE 段,貨車移動一段距離後停下來。在 D 點,貨車以 4ms\(^{-1}\) 的速率從牆壁反彈,然後因摩擦力減速,最後在 E 停下來。
(c) 碰撞並非完全非彈性,因貨車以某速率反彈,並與牆壁分開。
(d) 取碰撞前方向 (向牆) 為正。碰撞導致的動量改變是:
碰撞歷時 \(\Delta t = 0.75 \, \text{s}\) (從圖 b 估算)
\(\therefore\) 淨力 = 動量的變化率
(e) i) 設 \( m' \) 為假人的質量。線圖下的面積(1120 Ns)代表衝量或動量的改變。動量的改變:
因此,假人的質量是:
(e) ii) 沒有,氣囊並無運作,因假人的碰撞時間 (從圖 c 看約 0.6s) 與貨車撞牆的時間 (從圖 b 看約 0.75s) 相若。若安全氣囊有運作,碰撞時間應較長。
(a) 設 \( v_A \) 為學生 A 拋出球後的速率。根據動量守恆:
(b) 設 \( v_B \) 為學生 B 接到球後的速率。根據動量守恆:
(c) 設 \( w_B \) 為學生 B 拋出球後的速率。根據動量守恆:
(d) 解釋:
在 A 擲球後,A 向左移動。在 B 接球並擲回球後,B 向右移動。每次傳球,A 和 B 之間的距離都會增加。這個過程不可能不斷重複,因為他們最終會相距太遠而無法再將球擲給對方。
(e) 兩人站在同一滑板上。系統 {A, B, 球, 滑板} 總動量恆為 0 (因地面光滑)。
i) A 將球擲出 (向右):為保持總動量為 0,{A, B, 滑板} 必須向左移動。
ii) B 將球接過來 (向右的球被接住):球的向右動量被系統內部吸收。為保持總動量為 0,整個 {A, B, 球, 滑板} 系統必須停止移動。
iii) B 將球擲出 (假設向左擲回給 A):球具有向左的動量。為保持總動量為 0,{A, B, 滑板} 必須向右移動。